3月17日上午10点,初中语文组齐聚会议室,就陈美侠老师的黄金课堂示范课,展开深入研讨,以研促教。
陈美侠老师基于本班学情,开展了一节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开头》。陈老师首先梳理了本班学生作文开头常见的问题: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语言很好,但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与文章主旨无关。
陈老师又以学生作文为例,展示了学生作文开头最易出现的问题:
示例1:我的暑期生活有两件愉快的事,一件不愉快的事,我先说说愉快的事。(《我的暑期生活》)
示例2:我的班级是文明班级。大家都认为它很好,可我认为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总体上还是认为它好,不好的只有一些,好的多些。它好在同学们都很团结,不好在一些同学常违反纪律。所以我认为它还是好班级。
基于上述问题,陈老师为学生整理了几种作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门见山就是开宗明义、直接点题,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对人物进行概括介绍。直接入题,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或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内容或主题的语句。
示例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彫。——朱自清《背影》
示例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几的。——茅盾(白杨礼赞》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这样的开头,可以展示作者的文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词。
示例1: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散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的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圣洁的夜空。——《想起了父亲苍白的脸》
示例2:太阳落山了 回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__________,它那绿豆般的眼睛__________。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
3.题记开头,揭示主旨
以题记开头,或阐述行文缘由,或牵引内容,或揭示文旨。
示例1:《翻检日子》
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返顾。
示例2:《梦想,点亮了我的青春》
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用名言,增加文气
示例1:马克·吐温说过:“你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从这里开始》
示例2: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__________。”——《智慧的眼睛》
示例3:“无可奈何花藩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起那圆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想起那钱氏英语。——《良师》
示例4:母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短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荷叶·母亲》
5.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这种写法借助声音,调动读者的听觉,抓住读者心理,引起读者注意,使读者身临其境。
示例1:“哐当”“哗啦”,玻璃碎裂了一地,望着满地的碎玻璃渣子,我傻了……——《今天我值日》
示例2:“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愤怒的咆哮着。——《爸爸》
6.欲扬先抑,以情感人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开篇的感情基调和正文的感情基调相对或相反,以开头对比全文,使文章感情色彩对比鲜明,艺术效果强烈。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示例1:总是听同桌谈起妈妈,说妈妈如何关心她,如何体贴她。那么我的妈妈呢?呵护我?爱惜我?可能是吧。不过,我认为__________的妈妈。你一定不信,那么请听我说。——《我的妈妈》
教学中,陈老师善于从学生作文中摘选片段,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长于指导学生当堂练笔、展示、点评;精于引导学生学习“移花接木”,积累作文素材;更致力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惑,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以情动人。
陈老师课后自评认为这节课获得的教学经验在于:
1.反思自读课应该落实,学习方法、提炼主旨;
2.作文开头不仅是开头,还涉及如何审题、扣题。学生生活体验,阅读体验不足,教学目标设定较难。
3.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写开头(由于时间的原因,没展开实施)。
陈等平老师认为,陈老师这节课方法指导实用、例子精简、适应学生。
陈珊珊老师认为,陈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绪,以课内文本为基础,讲课时注意方法引导。
滕敏老师认为,陈老师善于给学生搭支架,引导学生调整写作方法,写作的生动就是写得具体。
教学研讨活动,是每一位教师学习、反思、成长的过程,初中语文组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善于观察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不畏难、敢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集体思维的碰撞让每位老师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供稿:吴萌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