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彭城教育网 徐州校园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是:彭城教育网 > 校闻速递 > 学无止境 携手共进——徐州市茅村镇龙庄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能力培训报道
学无止境 携手共进——徐州市茅村镇龙庄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能力培训报道
信息来自:彭城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2-07-08 16:46:00    阅读量:18051次
[摘要]:徐州教育: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大力加强骨干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7月6

  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大力加强骨干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7月6日对徐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线上直播培训学习活动。本次培训由徐州市语文教研员刘春老师主持,特别邀请了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的陈飞校长、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魏星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全市将近7000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在线学习。

  在培训期间,学校教师在小学中心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并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李佳琪老师:
  昨天我在几位专家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是仅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资源,偶尔再加上网络资源,教学活动设计也比较传统,内容面较狭窄。新课标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试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以三大文化为主题安排教学活动,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然,群文教学不能取替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更有条理,也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不是简单的组织活动,有些课还是需要老师多讲、精讲,先要学生读懂、明白,然后才能开展活动。在设定一个情境或典型任务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让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课堂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样就可以把课标的精神、教学实际和用好统编教材结合起来。在作业设计上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我们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薛优老师:
  近日,参加了徐州市中小学暑期新课程标准培训,感受颇深。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刘玉梅老师:
  7月6日上午,我准时参加了徐州市小学语文暑期教师业务能力培训。虽然是线上学习,但是我仍坚持认真聆听、用心揣摩,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了初步地认识。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较以往有了一些变化和调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学习任务群”这个词引起了我的关注。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这六个任务群贯串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学段特征,坚持阶段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相衔接。
  课标在阐述任务群的设置时指出:“学习任务群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教学方式变革。追求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不是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其核心是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贯穿始终的是表达、分享。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求学会思考,加强沟通,及时记录,交流收获。

  通过这次学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新学期里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合理、合格、和谐的新课堂。

  刘小曼老师: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虽然我们已经走进愉悦的假期,但今天的小学语文暑期新课标培训却让我陷入深思中,深感自己的教学仍需继续努力。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落地,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适应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但里面出现了很多新词对我来说却什么陌生晦涩,今天聆听了三位教授校长的讲座后,我有拨云见日之感。
  这次的培训由魏本亚、魏星、陈飞三位名师给我们进行语文新课标的解读,他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讲解: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以任务群统领大单元设计; 四、把大单元设计落实到课堂 。老师们高屋建瓴,将新旧课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对比,且对新增设的概念加以说明,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也更新着我们的教学观念。
  上午魏教授给我们做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讲座采用向刘春老师提问互动交流的形式,让讲座更加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实用有效。魏教授首先讲了语文课标的变迁、然后又讲了课标课程理念的变化。最后重点解读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大家一起重点交流讨论了课标中新的变化如: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语文学习内容的整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育人等等。他指出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并从新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加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印象深刻的是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这一新概念,它的提出其实是告诉我们要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引导学生关注和自我和他人、和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在这条主线当中融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一种融入贯通、循环互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发展义务教育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这让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心中有“标准”,脚下方有路。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逐步领悟课标精神,把新课标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翠老师:
  特殊阶段,能够进行线上培训,我特别期待,期待专家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有幸能聆听了这些专家的精彩报告,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
  1、备课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包括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等,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从重难点入手,对于一些综合性学习或是观察作业等要早些布置给学生。以课后题为主,首先自己得带着问题去研读全文。
  2、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结构。正如新课标所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工具性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从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说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这次培训专家为我指明了方向,只要有主题,方向就能明了。
  例如: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他们都各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说过,让学生读书,但是没有特别的重视学生的阅读,通过这次培训以及大语文观,我知道了,要加大力度重视学生们的阅读和自己的阅读。
  3、学会瞻前顾后,弥补缺失处
  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语文要素,它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五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从一年级开始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中间有很多的语文要素训练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学会瞻前顾后,自己心中拥有一条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对于学生之前所缺失的训练要适时的就行弥补。

  总而言之,教学新理念虽学习了,但是如果要呈现一节灵动鲜活的课堂堂,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科书的研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时,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的知识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多么重要。知识储备足够了,才能很好地驾御课堂。因此在工作之余仍需不断地读书充电,更新知识,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在师生双边交流、在学生答与辩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

  邵艳华老师:
  2022年版的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落地,但如何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值得每位老师深思与学习的问题。正巧暑期的小学语文课标培训给我们老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是培训学习活动在线上举行。虽然是线上培训活动,但上午刘春主任和魏教授的对话形式的讲座令我们耳目一新,魏教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方面,就课标发展的路径、2022版课标新变化、课标落地三个部分带领全体教师学课标,理课标,悟课标,以达到在实践中用课标的目的。魏教授通过新旧课标对比,提出了新课标的七大变化,从整体宏观角度给我们分析了新课标强调的侧重点。接着又以微观的角度结合案例,主题活动等具体阐述了每一种变化,并对一些难懂晦涩的名字也进行阐述。
  现结合讲座中提到 的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的概念很长,魏教授带领我们分解了每一部分关键词,用通俗易懂的句子、词语来 阐述。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知”、“行”“能”,即“为什么要做正确的事?”、“我能做正确的事”“我有能力并且具有做好这种事的能力”。同时多次指出“核心素养”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那既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反思才能形成的。所以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一味的教一篇课文,教一本语文书,要学会把语文和生活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2、关于6个“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贯穿整个小学学段的学习,以前的观念任务语言文字的积累就是读写听写,反复识记这样无意义的学习活动,其实孩子们也对这种枯燥的积累不是特别喜欢,而在讲座中提及到的以“梳理”为学习任务的主题活动会让这种积累变得有趣起来,而且也会变被动为主动。“跨学科学习”这让我想到了每到假期时设计的“作业菜单”,样式丰富多彩的作业菜单就是一种跨学科学习。其实不只是假期作业,平时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尝试跨学科,让语文学习不再单一。
  下午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的陈飞校长为我们带来了《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策略》的讲座,陈校长从发展历程、课标解读、案例设计三个方面进了分析。2022版语文课标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突出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典范性和整合性。而魏星主任带来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及其实现的讲座结合教学实例为我们讲解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发展历程;构建学习任务群;强调实践更重要、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促进评价方式变革。也使我们受益匪浅。

  虽然是短短一天的培训,但我却收货了很多,此次培训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永无终点,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我将素履以往,继续学习!

  薛玉老师:
  7月6日上午,按照学校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暑期线上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活动,我认真倾听了三位专家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印象深刻的是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给我们带来语文新课标的解读。魏教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方面,就课标发展的路径、2022版课标新变化、课标落地三个部分带领我们学课标,理课标,悟课标,以达到在实践中用课标的目的。尤其是对未来语文学科育人方向和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等多维度的学术思考令我深思。
  魏教授在整个讲座中尤其强调了“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关键词。旧课标只提了“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学修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明确,界定更清晰。这一概念的提出 ,终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等问题。魏教授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能通过老师教出来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中借助体验和反思而形成的,是要求学生具有的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具体的复杂问题的素养能力。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魏教授向我们详细分析了新课标所提到的“学习任务群”这个新名词。通过结合具体的案例以及和刘春老师的探讨,我对新增的6个学习任务群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这三类6种任务群始终贯穿四个学段,不是割裂开来的,要有分有合,是为了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实践性,减少灌输性的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最后对如何把新课标落实到新教学中,魏教授对我们提出五点建议——要有课程意识,要学会开发课程;由教向学转变,要“学中做”“做中学”;每一节课都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发展;明确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师的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我们要时刻牢记学科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真正的获得文化自信。
  下午,陈飞校长从“跨学科发展历程”、“跨学科学习的课标解读”、“跨学科学习的案例设计”等方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理念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陈校长从三个角度阐述跨学科学习特征——学习环境与资源、学习内容与活动、学习思维与能力。提出了厘清学习主题、设计学习活动等实用建议。魏星老师带来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及其实现》的精彩讲座,魏老师对语文学习任务是什么、语文学习任务的要素、“介绍”主题教学案例、“实用性阅读和交流”的内涵解读等方面向老师们进行详细讲解。魏老师指出执行任务,完成学习,能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参与实践活动的经历里,越来越懂生活,越来越会生活,越来越爱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为知识运用赋能,绽放课堂精彩!

  宋旭老师: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

  通过参加小学语文培训会,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小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薛晓老师:
  经过此次对于2022版新课标的解读培训和苏州、无锡的优秀小学语文课例分享,我有颇多感受。
  经过多年摸索和借鉴,中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黄种人”。同时,注重立德树人,把培养学生的品德放在首要位置。其实,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案例都给了我们警示:复旦投毒案,北大学子弑母案等案例更让我感受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成长为品德端正的社会人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要给孩子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在2022版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这一桶水已经不仅仅是本学科的一桶水了,而是一通“大杂烩”的水。在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指导下,学习已经不再知识对于基础字词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综合水平。陈飞老师和魏星老师分享的成功课例,更是让我感受到未来跨学科的语文教学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讲到与荷花有关的内容时,与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相关联,利用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进行融合。再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与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植物,并画出相应的叶片脉络图。这些跨学科的课例对老师的美术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是考验。另外,想要拓宽学生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只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比如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但是在我所在的村小,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能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孩子的活动范围仅仅是自己村子里的那一小片范围。这个问题在我教学四年级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时候就发现了。虽然能够理解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但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一种限制和束缚。

  新的趋势是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只是掌握书上的“死知识”。作为老师,我会紧跟教育发展潮流,尽量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培养人才!

  陈妍老师:
  暑假里,我有幸参加了徐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培训中刘春老师、魏本亚老师、陈飞老师、魏星老师,这四位小语专家用丰富的知识、生动的语言,给了我们具体的教学指导,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不是教书匠,而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资料,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更要求教师教书育人、以文化人,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二者相统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潜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他们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这次培训的专家让我认明白,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完成六种学习任务群。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用心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课堂才不致于沉闷。
  魏本亚教授给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五个建议:第一,要有课程意识,要学会开发课程;第二,由教向学转变,学中做,做中学;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第四,明确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第五,儿童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这五条建议我会经常翻看思考,细细琢磨,指导今后的语文教学。

  通过聆听智者的教诲,同时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给我带来很多心灵的震撼和教育理念的收获,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新思考和认识。

  此次培训内容干货满满,让老师们受益匪浅!老师们将在暑期继续研读新课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践行新课标,将核心素养的内涵渗透到每一节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学的真正成长。

扫一扫,分享本页


官方活动

ACTIVITY

更多»

优秀作文

COMPOSITION

更多»

视频中心

VIDEO

更多»
  • 看见儿童 遇见课程——案例分享专题教研活动
  • 春满校园 花开成诗——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
  • 在传习里播种文化 在育人中传承文脉——中华优秀文化传习所现场调研 徐州市玉潭实验学校
  • 大手拉小手 一起“趣”奔跑——云龙区彭祖大道实验幼儿园大班亲子马拉松活动
  • 童心缅英烈,共筑中华魂——云龙区惠民教育实验幼儿园春季祭扫
  • 贾汪区耿集中心小学——防恐防暴演练

图书推荐

BOOKS

更多»